微物組海報講解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6月 17, 2017 微物組海報 微生物組是我們生資週4大組之一,他們的內容主要為寄生蟲和蕈類,而且他們不只有海報講解、標本展示還有互動遊戲。在我們生資週的營隊時,他們這組的遊戲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小朋友玩得非常開心。 他們微物組的吉祥物---方吉 他們的海報講說員認真地講解海報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植物組大採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Day1 part(2) 6月 17, 2017 Still Day1: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第二站,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 首先來到台灣一葉蘭生態故事館,剛好遇到一葉蘭的花期,故事館旁邊的一葉蘭復育區開了許多花。 台灣一葉蘭生態故事館 ↓ 圖片來源 : 瑄庭愛旅行 20150704_ 嘉義 _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_ 台灣一葉蘭生態故事館 台灣一葉蘭 ↓ 台灣一葉蘭 ↓ 滿滿的一葉蘭 + 法國菊 ~~!! ↓ “ 台灣一葉蘭(學名: Pleione formosana ),又名台灣獨蒜蘭、台灣慈姑蘭、山慈姑,是台灣特有種中高海拔樹蘭亞科一葉蘭屬下的一個種。於阿里山、溪頭地區有相當數量的野生族群分布,也是知名的觀賞植物。花期主要為春夏兩季,入秋之後以球莖冬眠。只發一葉,故名一葉蘭。 ”-- 維基百科 再來繼續朝遊樂區內步前進,健行於園區內某條不知名的步道上,時不時地還可以聽見阿里山小火車行駛的聲音,由於沒有複習高山植物,所以很多植物都 ” 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 ” 啦 XD 。 跨域鐵路的天橋 ↓ 天橋另一邊 ↓ 欸欸欸 ! 後面那一群在幹嘛 ? 嗶嗶 ~~!! ↓ 不知名的小草,同一株上開了紫色和白色兩種顏色的花 ↓ 不知名的小草之二,倒過來的花像小小的紫色燈籠 ↓ 橘色的鹿角狀真菌 ? 不對喔,其實是蘚苔長角了 ( 欸 ?) ↓ 台灣菫菜開花囉 ~ ↓ 花特寫 ↓ 看過許多次台灣堇菜那深色網紋的葉片,到現在才頭一次見到它的花,紫色條紋在白色的花瓣上特別明顯,台灣堇菜成群結隊的在坡地上開了一整片的白花,近看還... 繼續閱讀
植物組大採之阿里山森Day2 6月 18, 2017 第一天的行程落幕後,我們來到東 埔 山莊落腳休息,準備開始第二天的行程。 東埔山莊 圖片來源: 美美網- 東埔山莊 "東埔山莊海拔高度2500公尺,居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及神木溪之上游;且位於新中橫景觀公路與楠梓仙溪林道交會點,是玉山國家公園西北部的入口。 東埔山莊附近之高山有東埔山、鹿林山、麟趾山……等名山美景,合稱之為『塔塔加群峰』,東埔山莊同時也是攀登玉山的重要休憩點,欲登玉山者,通常會於東埔山莊過夜,隔日再由山莊出發前往塔塔加鞍部,然後前往玉山群峰。"--美美網- 東埔山莊 Day2: 天亮囉,出發~ 東埔山莊前不知名的盆栽,開滿了黃花 不知名的植物 鏡頭一轉,看到了一臉沒睡醒的同學 第一站我們先朝大鐵杉出發~路上也有不少高山植物都開花了。 山有點吵? 不對! 是山油點草~ " 山油點草 ( Tricyrtis formosana var. stolonifera )是 百合科油點草屬 的多年生草本。主要分佈於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低至中海拔山區( 300 -1200m ),生長在闊葉林下或較陰涼潮濕的路旁,花期主要是夏秋季。 「油點草」的中文名稱來源,乃是因為它的 葉常具深綠色油漬般的斑點 ,故稱之為油點草;而「山」油點草因為主要分佈於山區,故以名之。"--家栽好逑- 【東眼山野花印象】山油點草 台灣草莓也開花了,小小的非常可愛,長的像是一般食用草莓的縮小版 ,果實好吃!! "台灣草莓為台灣種,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葉 3 出,葉脈深刻,粗鋸齒緣。花冠白色,花瓣 5-6 片。雄蕊多數,鮮黃色, 4-7 月開花 ( 很難說 ) 。果似小草莓,熟時紅色。"--福星花園- 台灣草莓 一路上路旁開滿了黃斑龍膽。 "黃斑龍膽 莖粗糙,長 6-10cm 。基生葉披針形或卵形,長 2 -2.5c m ,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較小,芒刺狀漸尖頭。花冠鐘形,花瓣白或幾呈白色,中... 繼續閱讀
無脊椎動物組-海報介紹 6月 06, 2017 會移動的清蒸螃蟹 在龜山島的海底火山口附近,有一群不怕熱的怪異生物-硫磺怪方蟹,又稱烏龜怪方蟹。 每當火山噴發的時候,大量的熱及噴出物會隨著海流飄散,造成附近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死亡後的浮游生物如雪片一般掉落下來,這個現象被稱為海洋雪,這就是硫磺怪方蟹的食物來源,另外,硫磺怪方蟹的腮也有特殊的構造能調節體內離子濃度,也因此他們才能在這裡生存。 外柔內鋼的移動鎧甲 稜角腹足蝸牛,利用海底火山的硫化鐵,為自己披上了一身鋼鐵鎧甲,既能保護自己不受天敵攻擊,又能調解體溫,是現存動物中唯一會利用流化鐵的生物 蝸牛好渴 蝸牛是很需要水的一種生物,但在陸地上無法隨時隨地的補充水分,因此在乾旱的時候,會使用「口蓋」將出口封住,減少水份的散失,而沙漠中的蝸牛更是演化出了能夠反射陽光的外殼來更近一步的減少水份的散失。 納米比亞的沐霧甲蟲 納米比亞的沙漠雖然少雨但是多霧的環境,為了獲取霧氣中的水,納米比亞沙漠甲蟲會進行一種「沐霧」行為,將屁股抬高迎向吹來的霧,讓霧結成露水在滑落到自己口中,讓自己得以在乾燥的沙漠之中生存。 始於競爭的捍衛聯盟 尼泊爾埋葬蟲的食物是動物的屍體,常常會和蒼蠅競爭,他們會將屍體埋到地底下,挑出蒼蠅的卵和幼蟲,再產下卵,之後讓幼蟲取食這土中的屍體塊,而這個行為常常是複數對埋葬蟲一起完成的行為,宛如結盟一般趕走蒼蠅。 昆蟲在低溫環境的生存之道 昆蟲為了度過低溫的環境,會採用三種方式: 滯育,讓成長和活動停止,減少消耗來度過低溫 耐凍性,讓結冰後的身體器官不會受到破壞 抗凍性,讓自己不容易結冰 上面六張海報是無脊椎動物在逆境之下可能採取的行為,如果想了解完整內容,歡迎到無脊椎動物組聽我們組員講解海報 繼續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