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組大採山羊古道 Day1 part(1)

大採是什麼? 能吃嗎?
全名是大型採集活動,通常會動員全系一到四年級的學生,實際到野外採集或觀察生物。這次的大採是為了生物資源週展覽所做的前置作業,地點有阿里山的山羊古道、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和塔塔加,活動為期兩天一夜。

Day1:
阿里山山羊古道

位於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阿里山公路48.1K處,,全長3.579公里,屬「環狀型」步道,登山口設有山羊藝像景觀及觀景台。可從藝像右側的木階梯步道上去,左側的水泥步道回來,一圈約一個半小時,大採時直接由水泥步道開始,走了大約1公里折返,濕雨季節的路上常有螞蝗,最好穿著雨鞋。

  
山羊古道起點
 圖片來源:輝哥的天空-阿里山公路步道群  

                                                                                                                                       
聲勢浩大的脊動+無脊組

山羊古道,出發囉~

倫敦ing之豆芫菁

一進古道就發現一株植物上滿滿的豆芫菁,還有不少正在交配的個體。

豆芫菁成蟲白天活動,在豆株葉枝上群集為害,活潑善爬。成蟲受驚時迅速散開或墜落地面,且能從腿節末端分泌含有芫菁素的黃色液體,如觸及人體皮膚,能引起紅腫發泡。”--台灣Wiki


組員進貢無脊組組長

貢品盾蝸牛

雖然維基百科說盾蝸牛是台灣最常見的蝸牛之一,但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這個扁扁平平又長毛的小傢伙呢,台灣有15種盾蝸牛,推測上圖為薄盾蝸牛。
除了薄盾蝸牛,山羊古道還有不少笠蝸牛的空殼。



笠蝸牛空殼


普來氏月桃

奇妙的薑科植物,第一次看到,大概半個人高,所以推測為普萊氏月桃。

普萊氏月桃為台灣特有種,台灣的中型月桃種類多,差異細微,加上中間型個體數量多,是很難區分的一群;通常是根據葉被被毛情況,小苞片的有無以及形狀來區分。海拔500~1000m範圍,常見普萊氏月桃和島田氏月桃(A. shimadae)兩種中型月桃。
兩者可根據植株大小判斷,前者通常高不及一公尺,後者可高達兩公尺以上。”--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無脊組講解+寄生在無脊組的植物、公關、商品組

因為山羊古道的海拔比較低,無脊椎動物相對高海拔地區多,寄生在無脊組的植物組的組員A.K.A.小弟本人,也見識了許多奇特的昆蟲和無脊椎動物呢。(寄生?沒有植物組嗎?簡單來說:副組長鬧彆扭,組長耍廢(゚∀。))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植物組大採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Day1 part(2)

植物組大採之阿里山森Day2

無脊椎動物組-海報介紹